这几天,一条“云南将取消中考”的消息,引起强烈反响。这是继中小学生减轻负担、主张素质教育后,又一项牵动千家万户的要紧改革手段,显示了云南在教育改革上的决心。
决心下了,随之而来的,就是父母的担忧。
纵览互联网上的评论,担忧最多的,还是怎么样在学生升学时做到公平公正、阳光透明。
关乎学生是不是能进入优质高中学习的,是一本名字叫做《初级中学学生成长记录手册》的成长档案。上面有每个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,科任老师的评价,学生的自评和互评,父母的评价,与学生各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记录等。
这类确实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,但,怎么样操作,值得考虑。
不容不承认,《成长档案》一记就是9年,几乎都是人为操作,主观性太大。怎么样保证班主任、科任老师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?怎么样监督老师,尽量杜绝主观原因,让老师的评价客观?至于学生的自评和互相评价,更难,不谙世事的娃娃们,如何来做好关系到自己前途命的一环?父母的评价,有多少可信度?由于大家都不会说不利于自己孩子的话。
这类问号,最考验教育部门。
报道中说,这本手册还在征求建议,经过建议寻求后,将由省教育厅统一发给各中学。期望在此过程中,切实考虑到父母的种种担心,吸收各方面建议,保证记录手册下发后,利于操作,更要让记录客观公正,真实反映一个学生9年的状况。
下面,就是大伙最关心的录取问题。
据报道,省教育厅将把录取交由各州市教育部门来统一拟定,向教育厅提交策略。学生经过州市教育部门统筹考虑安排,均衡配置生源来录取学生进入高中。
从现实看,因为大家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,数目远远满足不了需要,说白了,重点高中就那样几家,大伙的见地都盯着,所以,怎么样保证阳光录取,公开透明,杜绝暗箱操作,消除大伙所说的“中考取消,那就要考爸爸妈妈的能耐了”、“拼爹”这种忧虑?这需要把每个过程,都纳入监督,同意社会评判,让大伙信服,不然,改革成效将大优惠扣,损害政府公信力。
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,改革,就要改好,考虑周全一些,把不可预料的原因多预设一些,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。大家不奢谈一蹴而就,但期望经得住考验,以成效服众。学生减轻负担,综合素质也同时提升,需要多方合力。对教育部门来讲,这是个艰难的考试。这个考试,关系到改革能否真的获得成效。假如搞不好,就会与改革初衷相背而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