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蹭是不少孩子存在的通病,如写作业拖拉,起床磨蹭,干什么事情总要父母再三催促等,面对拖拉磨蹭的孩子,父母在教育时或许会有一些挑战,以下是一些教育引导的办法,供父母参考。
爱磨蹭的孩子如何教育
掌握拟定每天计划。拟定每天计划表,是一种帮助孩子培养好时间管理习惯的有效办法。通过拟定计划表,孩子可以更好地知道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,并学会我们的时间。
分清轻重缓急。孩子对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是分不了解的,他们只能优先做那些让自己感觉快乐的事情。以至于那些需要做,但又不快乐的事迟迟不可以动。这时,爸爸妈妈需要教孩子分清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,让孩子优先把非常重要的事情做了。
教孩子怎么样规划。有时孩子迟迟不想跨出行动,可能是不了解要怎么样开始。譬如中秋节,老师要孩子做一个手工灯笼。对于从来没做过手工的孩子,一定会感觉非常难。但假如这时,爸爸妈妈可以教会孩子怎么样规划,将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,并拟定计划来逐步完成,孩子就能轻松完成任务。
用明确的指令代替催促。以外出穿鞋为例,与其凶狠训斥,不如换个视角跟孩子说:“先去鞋架拿那双红色的凉鞋,再坐在小凳子上自己穿。”帮助孩子梳理头绪,孩会更容易做到。
告诉孩子迟到的后果。快一点和慢一点的不同之处,孩子并不了解。告诉孩子假如不可以尽快完成,迟到了会有哪些样的后果,他要承担什么结果。只有让孩子真的领会到磨蹭给他带来的烦恼,他才能会看重。
激起孩子的兴趣。父母可以采取手段激起孩子兴趣的方法,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比如,和父母比赛穿袜子,看哪个更快。让孩子有取胜的可能,他便会感觉自己能做得非常快。
爱磨蹭的孩子多是这几个种类
缺少时间观念型
父母的再三催促没起到用途,总以为是孩子叛逆,其实不然。因为时间具备非直观性,没办法直接被感知到,只能通过某些现象的交替体现出来,如昼夜、春夏秋冬季节的交替等。
缺少兴趣型
做喜欢的事情动作非常快,做不喜欢的事情就动作慢吞吞,这是不少孩子的习惯。譬如孩子想出去玩,可父母却非让他待在家整理玩具,孩子心里不乐意,就磨洋工;再譬如吃饭时,孩子在饭前已经吃了一些零食,没较强的饥饿感,自然就会磨蹭。
缺少训练型
目前家庭中,爸爸妈妈对孩子常见过分娇纵、包办过多,孩子从小就缺少独立做事的机会,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的时候,问题就会显现出来。作为父母,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,就应该培养他们我们的事情自己做,不依靠别人的好习惯。
缺少动力型
不少状况下,父母催促孩子做的事情并没让孩子获得紧张起来的驱动力。这个动力是父母强加给他们的,催一催就动一动,不催就慢下来甚至不动,久而久之,一个催促,一个磨蹭,就变成了恶性循环。
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,四招解决孩子拖沓问题
第一,打造高效学习环境。孩子做作业时,父母不发出干扰声音。可以通过“舒尔特方格”练习,提高注意力。
第二,培养好时间观念。要从“面对面”到放下,先与孩子一块拟定包含起床、吃饭、学习、玩耍和睡觉等每个方面的时间安排表;再买一个“计时器”放置书桌前,通过计时器的提醒,让孩子慢慢掌握时间管理,鼓励孩子自主安排时间,打造自主性和责任感。
第三,提升孩子学习力。要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在哪。有些孩子是学习习惯问题,有些孩子是学习态度问题,有些孩子是学习价值观问题,有些孩子是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提升等,找到症结所在,对症施加帮助,提升学习能力,战胜拖拉磨蹭。
第四,示范和勉励孩子。爸爸妈妈是孩子行为培养的要紧榜样,通过自己的示范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要紧影响。大家要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、努力奋斗的动力影响,鼓励孩子勇敢尝试、相信我们的能力、乐于帮助别人,并准时给予鼓励和一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