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高考考试算得上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以来最特殊的一次,高考考试成绩公布后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父母怎么样防止大喜大悲,辩证对待孩子的高考考试分数和大学录取?重点要从动态和进步的视角看待孩子,为孩子计长远。
美国ETS测试专家早就指出,没任何一项测试能全方位考核考生的常识和技能。不管高考考试命题专家怎么样专业、怎么样敬业,都不可能在一套试题里全方位地考查出每个考生的常识和能力。父母需要对高考考试持有理智的认知:考得好固然值得开心,但不可因此以为孩子全方位出色;没考好不必绝望,更不要以为孩子从此各种不可以。
从国际教育界对大学教育的界定来看,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,除去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外,通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有效的考虑力、交流思想的能力、做出适合判断的能力与分辨价值的能力,帮助大学生打造正确的世界观、生活观、价值观。这类课程是任何一所合法大学都有能力做到的。
当今是学习型社会,成才的道路丰富多元,高考考试不再是所谓的“一考定终身”“一考定成败”。没考好,将来可以进研究生院继续深造,给自己第三提高和重新开始的机会;没考上,未必不可以另辟蹊径,依据我们的兴趣和专长,重新定位生活目的,一步一步通过努力去改变命,去达成我们的理想,去收获“英雄不问出处”的传奇。
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是一场马拉松,而不是一次百米冲刺。著名的特尔曼研究跨75年之久,结果证明,决定生活是不是成功的,并非智商原因而是内驱力、意志力和坚毅品质等非智商原因。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习惯的是跟着老师学,上了大学则要“修行在自己”,更多靠孩子自主学习和自我成长。
假如孩子品行端正、助人为乐、良善友爱、谦卑敦厚、坚韧不拔,即使高考考试不理想,父母也不必惊慌失措,由于这类品格是成功生活必须具备的条件,拥有这类品格的孩子,势必在以后的日常走得非常远非常远。
假如孩子投机取巧、自私自利、避重就轻、言行不1、功利世故,即使考得再好也不值得沾沾自喜,由于这类特质势必会成为他进步成长中的障碍,阻止孩子的进步,使之非常难成就非凡,进步的道路越走越窄。
终身学习社会垂爱的是不畏艰难、勇于攀登、一直坚持学习的人。人才是国力的保障,各行各业都愈加看重人才。以后同意职场的拣选时,大伙都重新站在起跑线上,面临重新洗牌,用人单位在乎的,是求职者此刻的才能而非几年前的分数。
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”“众妙之门,玄之又玄”。考出出色成绩的孩子,要理性对待高分和名校带来的光环和荣耀,切忌滋生骄傲自满情绪,消耗斗志。而高考考试失利、学校不理想,却可能成为孩子的成长拐点,激起孩子的斗志。
考得不理想需不需要复读?是不是耗费整整一年的宝贵光阴,第三承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重压,甚至致使“一人复读,全家不安”,必须要三思而行。倒是可以给自己一个“间隔年”(Gap a year),走进社会去工作、到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、旅游游学、做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去做的事情等。用一年的时间去从实践中学习和体验,能够帮助明确以后的生活目的。
成长永远不可以一蹴而就,动态的进步过程中孩子一直在改变。一直不变的,是孩子对爸爸妈妈的“向亲性”,是所有孩子都非常在乎爸爸妈妈的怎么看和评价。因此,父母要好好珍惜孩子尚在身边的短暂时光,鼓励孩子放眼将来、放大格局。同时,高考考试结束意味着放飞孩子的开始,父母要从主体责任人退居为孩子身后的目送者,要练习孩子离家上大学的独立性和生活能力,最好能认认真真地给孩子写封信,寄托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和叮咛。